老外看台灣》島國心態 迷戀食物

【聯合報╱本報記者賴素鈴】

十年前夏諾第一次到台灣當交換學生,台北的捷運還沒通到火車站;定居台灣以來,他越來越覺得台灣在各方面發展,都有顯著的進步。

夏諾介紹自己:「我姓貓。」並不是開玩笑,他的姓氏Lechat是法文的「貓」。貓先生在台灣真的養了貓,並且如魚得水。他愛喝台灣的烏龍茶,曾在台北市大龍峒保安宮學歌仔戲、在孔廟開音樂會、拍攝法文發音的「都馬調」的紀錄片。在他眼底,台灣是充滿趣味、每天都能學到新東西的好地方。

臭豆腐 沒吃會饞

問:你覺得台灣人的個性有何特質?

答:台灣人真的對外國人非常好;當然,主要是對西方的白種人,我不認為菲律賓、印尼人也能得到相同的待遇。如果你對台灣的文化感興趣,台灣人會把知道的統統告訴你。

台灣人愛吃,和法國人很像,都很迷戀食物。剛來時,很多食物我覺得很奇怪,現在習慣了,像臭豆腐,如果隔一段時間沒吃,還會想念,那味道已經存在腦子裡。不過,若是雞爪,我無論如何對那個形狀…還是沒有辦法接受。

辦事情 超有效率

問:你最喜歡台灣什麼?

答:台灣做事情很有效率。我去辦居留證、駕照,都是馬上辦就好;在法國,常常要搞幾個小時,還得一去再去。

台灣的人際關係有很多互動,連不認識的計程車司機也會問東問西。剛開始我覺得很不錯,可以練習中文;後來就覺得很煩,坐計程車很累、不想講話,還要回答問題。現在我很有耐心,因為我已經知道:「沒關係,他是第一次遇到我」。

我回到法國之後,發現我的動作、態度、想法,都有一些台灣的習慣。我以前比較「硬」,現在個性變得比較軟了。現在我知道,跟不認識的人講話對你無害,可能也是一種幸福,是我在台灣訓練出來的。

婚禮喪禮 不一樣

問:台灣文化讓你感到特別不一樣的部分?

答:喪禮很不一樣。我們的喪禮都很私人,但在台灣,殯儀館的廳一字排開,平常很少看到那麼多死去的人,你好像突然去參加很多不認識的人的喪禮。或許這樣也好,讓你知道你不是一個人傷心難過,也是一種安慰。

台灣的婚禮要包紅包,剛開始也覺得奇怪,因為在國外大多是送禮物。但送禮物還要花腦筋選,而且一樣得花錢,想想,好像還是給錢比較實際。

我在台灣,也有很多人問我對檳榔西施的看法。這根本沒什麼呀,是台灣人太把焦點放在檳榔文化,台灣人自己放大了問題。

空氣噪音 受不了

問:你不喜歡台灣的哪一點?

答:我最討厭台北的空氣和噪音。我搬家很多次,可是到處都有工地;法國有規定施工時間,星期天尤其不行,但這裡好像隨你高興。

台灣有島國心態,只關心島內的事,沒什麼外國的新聞,把自己關起來也不太好。

我常在保安宮、孔廟,「老台北」那一帶活動,我覺得很訝異,很多台北人不知道有這種地方,尤其是年輕人。很多人也不知道什麼是「都馬調」(編按:夏諾拍過「都馬調」紀錄片,描述台北保安宮業餘班學習歌仔戲曲調「都馬調」的過程),但這個調滿有名,哼唱之後,他們就會說「啊,是這個!」他們自己都覺得很妙:外國人比你了解自己的文化。

其實這一點都不奇怪,在自己的地方,因為太習慣、太裡面,所以看不到;反而是外國人會好奇想學。就好像台灣人放假都出國,可是很少人到過蘭嶼。

【2008/04/01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eenhe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