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的網址  http://tw.myblog.yahoo.com/baseball-life/article?mid=870&prev=-1&next=944


長久以來,台灣體育在國際上的競爭,都呈現出「大不如小」、「男不如女」的現象,日前當我轉播了在台南的「奧運女壘資格賽」之後,我對「男不如女」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與體會。

若以2006年的杜哈亞運成果來看,扣除一面「網球混雙」的銅牌後,中華隊男、女將的奪牌總數比為「2223」,光是「數量」上,中華女將就「險勝」男將!如果再進一步檢視,因為不少項目是「併列第三名」,也就是三、四名不進行「銅牌戰」,所以我們把所有銅牌扣除後,中華隊男、女將的奪牌(金包銀)總數比就變為「712」,所以「男不如女」這句話是「有所本」的!

但「男不如女」的這番話,背後也隱藏著些許的「感嘆」及「歧視」。感嘆獲得較多資 源與社會期待的「中華男健兒」,每次讓大家失望的機會總是越多!歧視的部份則是「同樣是一面獎牌」、「同樣是中華隊」、「同樣是為國爭光」,但「中華女 將」的成就,往往是用來「彌補」大家對男將預期的失落。

這回一連轉播中華女壘隊12場 比賽下來,播著播著,我突然想到:為何我播「中華棒球隊」時,我不特別稱之為「中華男棒隊」?但播女壘的比賽時,總慣性的用「中華女壘隊」,而非用「中華 隊」稱呼呢?這樣的現象不也存在於其他項目,包括體育與非體育的範疇,好像「男子隊」就與「中華隊」畫上「等號」,女子隊嘛就要加上「性別標示」!

這次中華壘球隊以風光的12連勝,成為台灣第一個闖入2008北 京奧運的項目,還有前面所提到的國際賽「女優於男」的成績,基本上都源自於「紀律與自律」。以這次的「奧運壘球資格賽」為例,每天第一場賽事為早上九點, 最後一場賽事為晚上七點,換言之,如果這次比賽不是在台灣,中華隊極有可能天天「早出晚歸」,就算是身為主辦國,中華隊固定在十一點、十五點出賽,這些國 手們,仍然每天早上九點前,就已經在「副場地」展開熱身,偶爾聽到女將與記者的對話,記者開玩笑的問:「是否沒睡飽呀?」,女將們立刻回話說:「哪有,我 們十點就睡覺了!」,所以,每當媒體或球迷(評)以「時差」、「作習」、「生活習慣」、「賽程安排」等,來為部份「中華男子隊」找「台階下」,尤其是「職 棒球員」或「籃球明星」等,這些自認為「晝伏夜出」為「常態」的運動明星們,不知他們是否想過:難道這些適應與調整,就不存在於女性國手的身上嗎?

在體育圈打轉了十餘年,蠻常聽到兩種有關男性國手的「極端故事」,第一種叫「壞事 傳千里」,例如啥「夜不歸營」、「酒醉不醒」、「排斥集訓」、「生活糜爛」等,這種狀況往往立即影響到場上的表現,或者重創團隊的士氣;另一種是「天才任 我行」,這種消息多半不會見報,總在男運動員間「流為美談」,例如集訓期間,某「天才主力」清晨才「翻牆」返營,但一大早的五千公尺長跑,他老兄又「一馬 當先」!或者一整晚都沒睡的「天生好手」,隔天卻能「完投完封」或「雙二十」!於是在「口耳相傳」下,許多「後輩」就以這些「前輩」為「榜樣」或「藉 口」,殊不知人家是「天才」,是「不世出」的「奇葩」,你呢?頂多是「好手」罷了!而且多半是「國內型好手」!

所以整體而言,台灣體壇的「男不如女」,最明顯的就呈現在「紀律面」之上,咱們的 女國手,從過去到現在,鮮少發生紀律的問題,或許正如我在轉播中所說的,這些女壘國手分成三類,其一是「老師」,其二是「學生」,第三種是「想當老師」, 也許是生活與目標的「單純」,讓她們能夠心無旁騖的全力以赴,但是當我看到當家游擊手羅曉婷在「職業欄」搞笑的填上「自由業」,然後看到張總教頭抓住南投 縣李縣長來開球的機會,趕緊為羅曉婷等人的教師工作請命,當我看到這些女國手亮麗的彩妝之下,每個人都有著一雙粗糙的雙手與滿身的傷痛。

 

我不禁想著:除了為她們奧運圓夢喝采之外,我們還能夠為她們做些什麼?

 

後記:距離這項「資格賽」的結束,已經有近兩週的時間,不過最近我仍然一大早,天還沒亮就醒了,眼見中華職棒新球季即將到來,我也得趕緊把「女壘時差」,逐步轉換成「職棒時差」!因為,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責任,不是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eenhe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