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學期修了Documentary Photography,這堂課本身很廢又浪費錢卻什麼也沒學到,唯一的優點就是讓我做了一個自己想做的project,但是以學分費來說其實非常不划 算。這堂課的重點就是花一整個學期去拍攝一個主題然後在學期末的時候交出一個project成品,聽起來很簡單,這樣說也沒錯,但是過程很不簡單。這個 project的主題一定要經過老師的同意才可以進行。決定project主題的過程我掙扎了很久,我想做的幾個主題老師都不愛,被打了好幾次槍之後我終 於找到我非常想做老師也同意的Project: West Bank Neighborhood。

 U of M Twin Cities的Minneapolis校區被Mississippi河切割成兩邊,河以東叫East Bank,河以西叫West Bank。West Bank是個奇妙的地方,校園緊鄰著一個由一個十字路口形成叫做Cedar-Riverside的小社區。Cedar-Riverside的歷史很悠久, 跟Minneapolis的發展歷史一樣久。因為那裡的房價便宜地緣位置又靠近downtown Minneapolis,非常適合移民把那裡當作他們在美國扎根的第一站,所以總是一波又一波的移民輪流住在那個社區裡頭。從一百多年前那裏最開始扎根的 是斯拉夫移民,一直到二戰結束之後東歐移民才開始搬入這個地區;越戰時期入駐的是嬉皮、知識份子、藝術家、政治意識人士…等等;越戰後期的越南等的東南亞 移民取代了之前的移民;現在住在那裡的是1970年代後搬入的非洲移民,其中又以索馬利亞為最大的族群,甚至還被稱作「小索馬利亞」。由於這些歷史背景, 現在的Cedar-Riverside是Minneapolis最多元化的社區之一。

即使有這些聽起來繽紛的歷史,但在我入學的第一年就一直被很多人警告不要靠近那個社區,尤其是晚上,因為那裡很窮很混亂,都是黑人,還都是移民過來的非洲 黑人。我還記得大一上學期一個高壯的美國男同學跟我說他一定不會一個人走到West Bank,警告我沒事也不要到West Bank,特別是到了晚上連他都會怕。除此之外,學校的警察隊時常發出West Bank有人被搶,嫌犯都是操東非口音的黑人(我一直很好奇什麼叫東非口音)之類的email給全校學生。電視新聞上也常看到Cedar- Riverside有人被槍殺或是鬥毆或是被砍之類的喋血新聞。這些聽聞再加上我幾乎沒有課在West Bank,Cedar-Riverside neighborhood對我來說是神祕的,我想對多數學生來說都是,我甚至有今年要畢業的同學說他從沒去過Cedar-Riverside。有天我經過 那個十字路口,發現這個地方真是太奇妙了,我決定要以這個社區作為我的主題,我要去探索這個充滿負面評價的小社區。

第一次去的時候心裡也是怕怕的,畢竟聽了這麼多又是一個人走在那條幾乎都是非洲移民在走的街,難免。但是我很快就很自在的在那裡來回晃蕩,可能是因 為我天生膽大心不細,也可能是因為我腦袋裡一直想著我news writing and reporting老師不斷強調的一句話: get out of your comfort zone。一開始我的確很uneasy,穿著傳統伊斯蘭服飾的男女,說著我聽不懂得語言,或是像電影裡貧民窟一樣有一群一群的年輕男子穿著很黑人 style站在街道上嬉鬧大叫,誰知道他們倚在grocery store門口低聲談論的是什麼,是祕密賣買還是對天氣的抱怨?

 不久之後我發現他們比我還uneasy,幾乎每個與我擦身的人都會擠著眉或是把眼睛瞟向我,像是在問這一個亞洲人帶著一台相機在「他們的」社區裡走 來走去,時不時地對路上的路人拍照,到底想幹麻? 從他們的表情裡我才發現原來我在他們眼中是個入侵者,所以他們比我還uneasy。那種感覺是奇妙的,走在街上反倒還好,一樣有學生族群或是不同種族的人 經過這條街,但當我走進去African Mall,那個空間跟氣氛還有氣味是完全不一樣的,不禁讓我對自己的out-of-place感到很不舒服但又異常的自在,好像我的不同反而讓我在做這個 project的過程中佔了認識他們的優勢。

 一開始我也對他們很疏離,很緊張,不敢靠近他們,這些心理也都反映在拍攝出來 的照片上,只能照出很遠或是背影的照片(一部份原因是我自己非常喜歡背影),自己跟老師都不滿意。後來想起photojournalist Robert Capa說的: If your pictures aren’t good enough, you’re not close enough。我決定要跟他們更靠近一點,他們都用疑惑的眼神看我也無所謂,不給我拍也沒關係(人家本來就沒義務要給我拍),反正我的目的也只是誠實的站 在街頭做documentary,不過就是站在那裡等一個瞬間。

 於是,我讓自己走入他們的社區---River Side Plaza裡頭,我也走入African Mall裡頭一個又一個的小隔間商店,我看到了很多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世界。過程中有很多幫助我或是理都不理我的人,有人看了我一眼就轉頭,也有人帶著 我幫我一家一家翻譯或是給我all permission在他們的店裡走動拍攝。Reporting的課去年就修完了,很久沒有這種在comfort zone之外與人接觸的經驗了,這堂無用的課又讓我再一次感覺到人與人的接觸的微妙。

走了幾次之後我漸漸發現這裡雖然是大家口中說的貧民區、犯罪區,但其實他們沒什麼不同。一樣是個很普通的小社區,居民一樣過著很平凡的生活;一樣去咖啡店 喝咖啡找老鄉聊是非;一樣在車站等校車然後接孩子回家;一樣假日帶著小孩去公園做戶外活動,教他們踢足球;他們的小孩一樣愛玩盪鞦韆一樣愛溜滑梯;大一點 的孩子們一樣群聚在一起打球買零食;一樣有比較保守跟比較開放的人在這裡生活;一樣住著願意相信我、幫助我這個對他們來說有點莫名奇妙的人。只是這裡頭住 的是窮人,是東非移民,信的是伊斯蘭教,香料的味道跟我們很不一樣。那些所謂的治安問題不過是偶發事件,不是天天上演,就像我家五十公尺外也有人開過槍上 過社會新聞,但不是天天有人開槍一樣。

過去這將近三個月的時間我花很多時間在這裡走動,我走進了所謂的貧民區、壞社區、犯罪區,我看見了一個特色鮮明的社區,我對這裡的人們有更多的認識,我所 見的完全推翻我所聽過的,和我過去對他們錯誤的印象。漸漸覺得這些的誤會跟偏見其實都只是來自於我們對那個地區跟住在那裡頭的人的不了解。每個種族都有好 人與壞人,不能因為所聽聞的片段就以偏概全。

做這個project的過程中,我常想起我的老師說的: get out of your comfort zone。走出自己的那口井,會對這個世界有更多的認識。像是個八股又老梗的結論,但是,這是做了這個project我才有的自身體驗。我一直很 appreciate我的科系給了我很多機會去search,去探索我不知道的事情,這次也是四年來最特別的經驗之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eenhe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