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玩具總動員三,胡迪沒演---盛夏光年(這梗我還在玩囧rz)
一個多星期來我常想著這部片
覺得是一部青春又鬱悶的成長電影
還是部非常成功的商業片

片中我感受最強烈的是孤單
從三人年幼的故事開始就嗅到孤單的氣味
正行的獨白,操場上的課桌椅,光是這樣就讓我害怕
三個角色的個性從那時候就很明顯
老師演太爛害我很想笑,他是在考廣播員嗎= =?

高中時期最光亮,最輕鬆,也是故事發展的主要關鍵
三人上了台北後事變化的開始,孤單越來越明顯
我覺得有點沉重
守恆想要正行的陪伴,正行埋首書堆,慧嘉不停打著電話
鬱悶阿...
最後秘密終究要攤開
海邊的戲我挺喜歡的,尤其是張孝全也像正行坦白的時候
和最後那句話,結局算是合情合理,只是故事很扁架構鬆散台詞有些亂
床戲讓我嚇了一跳,不是太over,但是那個屁股非常搶鏡頭= =a
之前看過許多新聞和一些影評,都把這部片歸類到同志片,甚至有人說是其中的經典
個人覺得他並不算真的很同志,不能因為一場床戲就這樣歸類吧...
頂多算是片子中的元素之一,若真要說,我覺得十七歲的天空都比這部經典

我最喜歡的是慧嘉坐在床邊,守恆躺在床上那部份
守恆說,長大什麼都不一樣了
考上大學後的畫面幾乎都是灰濛,暗暗的,和他們在花蓮鄉下的純真對比強烈
不知道導演是不是故意設計的,台北的戲都是這樣
什麼都不一樣了,這句話簡直正中紅心
曾經一起上學,一起玩耍,一起奔跑,一起唸書,一起約定考同所大學
結果只越顯孤單,越顯孤單的可怕
慧嘉在床邊掉淚那一幕我覺得挺美的
只是我搞不懂他的感情,好像很曖昧

在海邊,守恆說了一句讓我超難過的話
"我們會不會以後都沒有交集"
這也是我最害怕的
長大了,小時候玩在一起親密的堂兄弟疏遠了,漸漸要沒有交集
上大學了,同學分得更遠了,出國的人也在增加
曾經那個狂被大家捏臉的同學現在也沒人會去捏他的臉
狂被拱跳舞的同學也很久沒看到他跳舞
表兄姊上大學出社會,大家分散不同的地方
朋友各自朝自己的領域前進
可能哪天他們說些什麼都聽不懂

第一年到北卡的時候小姑姑跟我說
現在你還會和你同學講電話,互相打來打去,但是姑姑告訴你,漸漸你們就會變離開各自的朋友圈
像現在,你的生活圈朋友圈就是玄心和Ai他們,以後你就會漸漸不跟你那些原來的同學聯絡
他說,他以前唸護專的時候跟另外七的同學很要好,叫八寶(果然是姑姑那年代的稱呼)
畢業後各自結婚生子,他又出國,每次都要隔個好幾年才能見面
回一次台灣見一次面的機會都很難得了,有時候時間短連一次都沒有
而現在,他的朋友圈就是那些共修的朋友,聯絡的也是他們
叫我要放的開,不要太執著著以前的朋友,那些都會變淡
老天,這樣真能不怕嗎? 我怕死了
是不是余守恆的害怕,寂寞,懊惱...都在大家心中?

導演陳正道開拍的時候說他要拍一部像藍色大門的青春電影,而且要讓大家喜歡這部片子
聽到的時候有點擔心,看過以後發現除了藍色大門還有試圖想要營造一點點的王家衛
尤其是守恆騎單車在正行和慧嘉軋車哪段
台北所呈現的色調比較偏向王家衛,只有一點點,不算多
盛夏光年的確有藍色大門的味道但卻不同
藍色大門很光亮很純沒有這麼強烈的鬱悶,很單純的十七歲的青春
盛夏則是離開那樣的單純,不像藍色大門那樣輕鬆幽默,卻帶來更大的衝擊
我想陳正道做到他所想做的,這部片很多人喜歡,很商業
只不過他需要的進步還太多

我記得易智言導演在2002年藍色大門上映時說
大部分人對國片的刻板印象就是悶悶黑黑,步調很慢
藍色大門在處理方面呈現的是光亮的,幾乎全是光明的
因為藍色大門吸取了過去國片的養分,是一部很好看的商業片
(桂姊姊說是很好看的非商業片還被他糾正XD)
那時候藍色大門拿下破六百萬的票房
不要說五年前尚未回春的國片市場600萬很不得了
現在要衝600萬也不容易
去年,據說盛夏光年的票房是1000萬
算這非常成功的商業片
這幾年的國片都走出黑黑暗暗的舊樣子
內容不像刻板印象中的沉悶,許多片也更貼近觀眾的需求
不同種類的片也有人拍出來
雖然很慢,仍看的出國片逐漸回春,今年光上半年就有八部國片要上
我突然想起易導說的話
如今藍色大門也成為了後面國片的養分
很想問問易導的想法
他真的是個很酷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eenhe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