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美國人要面對新環境新社會新移民,這批新移民一樣要學會適應新的家,並在這個新的土地上保持原有的傳統。苗族人一路被從中國趕到東南亞,就連到了東南亞都住在高地上過著自給自足的隔絕生活,一直到越戰的機關槍火箭筒和直升機打破了他們原本天地之間的平衡。年輕的壯士幫助美軍對抗北越,這之中死了多少人都不知道,但美軍最後卻只把受傷的美國人用直升機帶走把這群人丟在戰場上獨自對抗北越軍隊。北越的大屠殺開始,苗族人想盡辦法逃亡,許多人撐到平安的泰國或寮國邊界才真正休息,之後也有許多人在好不容易抵達難民營後倒下,但逃難途中倒下的卻更多。後來美國開始收容這些難民,安置在各地,加州,中西部,德州,和北卡州算是苗族較多群聚的地方。

我在北卡聽都沒聽過Hmong這群人,那時候住在還不錯的地方,幾乎只有白人,連亞洲人跟黑人都很少見。在這樣的環境生活了幾年,剛到明洲時我被學校的黃種人面孔嚇到,還Hmong Myanmar傻傻分不清楚,  後來才漸漸認識他們,了解他們。我的這些同學幾乎都是父母移民過來後在美國出生的第一代,穿著美國衣服吃美國食物學美國歷史講英文長在美國社會,可是另外一方面他們卻被極為保守的上一輩給管束著,他們保守的思想像是指腹為婚或女人是男人的財產之類的,聽起來像讓我第一次聽到時牙齒都快掉了。

故事中的主角Thao跟姊姊Sue就是移民第一代(BTWThao還是我弟高中認識的人),他們要面對的是如何在傳統的苗族社會結構和美國的社會中生存成長,如何同時適應兩個社會。Thao的內向和溫和善良的個性被苗族人嫌棄不夠有男子氣概,不夠當個男人,在爸爸過世後家裡只有奶奶媽媽和姊姊的情況下完全不被族人看好。還因為個性太溫和不斷被苗族幫派份子pick on,慫恿加入幫派,不加入就不斷找他麻煩。相反的,姊姊Sue個性活潑外向,他才是家裡的發言人,幫只會講苗族語的母親和奶奶做翻譯,幫弟弟阻擋找麻煩的幫派份子,最後Sue找上Walt來教弟弟成為一個男人。

(Walt tries to man him up)

這是很寫實的故事,讓我邊看邊想起我高中認識的同學,我弟的同學。電影裡頭SueWalt介紹苗族人,他說,女生的適應能力比男生好,苗族女生進大學,苗族男生進監獄,我弟聽到這句話大聲的笑了,很好笑,當下我被戳到校點,但後來想起來都覺得這是社會結構反應出來的結果。苗族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極為嚴重,女生幾乎都被要求留在家裡做家裡的雜物,負責洗衣整理清潔,女生要家裡的話不能反抗,標準的從父從夫從子。在傳統的思想下女生是不應該去唸大學的,但是女生們為了逃開舊觀念的束縛,為了想要有更開闊的人生,他們都想在學業上有好的成績,可以唸大學,離開家裡掌控的人生。

但是男生問題就多了,男生是家裡的霸王,翹腳等吃飯之外說出門就出門,想幹麻就幹麻都不用被家裡管束。除了因為重男輕女的觀念讓他們被寵壞之外,他們負起的是延續傳統的責任,所以他們就在傳統苗族和美式生活兩種不同的文化之間找不到平衡的點,為了讓自己找到歸屬感,他就形成幫派加入幫派,然後進監獄。

每次我看到女生因為早早被安排結婚,八年級九年級結婚後就被要求休學,專心打理丈夫家裡的大小事物,照顧孩子,都覺得這樣的日子太可怕,為了年輕女生才有價值就要放棄一切? 尤其是那些心裡還抱著夢想的人,他們就這樣放棄了嗎? 我有個同學的家裡在苗族裡算非常開放,我同學是六個子女中最小的一個,被爸媽當寶貝在寵,完全不像是在養傳統女孩,他甚是有英文名字,可以唸大學住外面有車開,但這樣的例子少之又少,而且他和他另外一個堅持要唸完大學的姊姊都在對抗家中二十歲之後就沒價值的傳統觀念。

沒錯,這是他們苗族長久以來的觀念,是傳統之一,也許上一輩的人可以說我都這樣活到現在了,為什麼你們不行? 為什麼你們不去遵守? 你們不遵守那我們傳承了這麼多年這麼多代的傳統怎麼辦? 但這就是這一代美國土生土長的苗族人的掙扎,男生女生都是,這是他們要學會適應的,也是上一輩除了學會融入完全不同的文化之外要學習的。

(Sue怎麼跟電影裡長得不一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eenhe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