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na: I had the craziest dream last night about a girl who has turned into a swan, but her prince falls for the wrong girl and she kills herself.

電影開場的第一句就是女主角Nina的芭蕾舞劇團即將演出的天鵝湖劇的outline,也是這部片的outline
劇團的台柱Swan Queen第一人選退休之後年輕的女舞者們搶著當Swan Queen,誰不想當主角? 在嚴格的反覆練習和當陪襯多年之後,誰不想成為主角? 誰不想當上宣傳海報上的Swan Queen?
為了當主角,女孩要變成天鵝,兩隻性格迥異的天鵝

Nina是個粉紅色系的Sweet sweet girl,標準的白天鵝人選
有個嚴格看管的母親,跟本身自律甚嚴的個性,他每天努力的練習標準舞步,為的也是要成為the Swan Queen
可是劇團老大Thomas跟他說他最大的缺點就是太嚴謹,放不開,不願意拋開古典芭蕾的框架,這樣的情況下Nina無法詮釋黑天鵝,根本不可能拿到Swan Queen的角色
Nina很認真的揣摩,很努力的嚐試,可是個性使然,他的舞步依然侷限在白天鵝性格裡頭
當然,故事就是要看他如何改變自己去詮釋黑天鵝的角色



這部片令我毛骨悚然的地方是依照Nina追求完美的個性,在揣摩的過程中他會要求自己百分之百的完美
十年寒窗就是為了成為出眾的芭蕾舞者,他不能出錯,而這個角色所處的位子也不容許他出錯,因為一出錯後面頂替他的人一堆,也許再也沒有機會也說不定
誰不想成功? 當夢想即將成真時誰不想把握當前的機會? 誰不想再夢想成真的那一刻表現到最完美?
簡單來說,Nina可以是世界上任何一個人,誰都會像Nina一樣push自己,只是多或少而已
過多的人可能就像Nina一樣出現人格分裂的可能

身為魔羯座,我也是對自我要求很高的人,不敢說要求完美,但是會希望做到最好
我也會一直push自己,所以這部片看得我自己坐立難安
會不會自己也跟他一樣? 會不會自己也無法走出框架? 會不會自己的要求太多太高反而做不好事情?
也怕自己push自己過頭,反而什麼都得不到

Nina更慘的是他還有一個比他自己更嚴格卻又無微不至照顧他的母親
其實我很討厭這種角色,很多電影都喜歡塑造一個管太多管很嚴但是卻又很照顧人或是什麼都不管的母親
像佛洛伊德的理論所說,人格有問題都是母親害的,不論孩子有什麼問題,永遠錯都在母親
雖然家庭教育跟人的性格發展息息相關,但是我討厭這種安排設計跟理論,怎麼不管母親怎麼做都是錯的而不是父親或是其他人呢?



追求完美是否不好呢? Honestly, I don't know.
有人追求完美,得到讚賞;有人追求完美,最後破碎
在這中間自己才是自己的敵人
就像Thomas對Nina說的"The only person standing in your way is you."

Nina把與自己個性相反的新舞者Lily當成假想敵,其實那只是對另一個自己的投射,那個他不敢面對不敢解放的自己
從Natalie Portman的自慰戲到激情戲,他終於把另一面的自己給釋放了出來
但,解放了,終於做成了黑天鵝,然後呢?
他像天鵝湖裡頭那個變成天鵝的女孩一樣,變成了那個角色得到了眾人的掌聲
然而,他最後也是從舞台上墜落

確實,那時候他認清了自己才是自己的敵人
他做到了角色的要求,他是完美的,可是卻把自己給毀了
值得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eenhe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