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又讓我看到一則讓我想買殺手掛掉人的新聞,不然我就要買通蘋果打爆他頭蓋骨!
----------以下是新聞分格線---------------------
文言文爭議 教長:余光中腦袋沒轉過來
記者簡慧珍/彰化縣報導

教育部長杜正勝昨天批評余光中等教授學者提倡增加文言文教材比率,非常好笑,因為那樣會使台灣國文教學倒退到五四運動以前。他甚至說「那些人腦袋還沒轉過來」。

杜正勝昨天參觀國立彰化高中台灣文學研究社時說,「台灣不是沒文學」,像余 光中等教授學者呼籲提升學生國文能力,主張增加文言文教材的比率至百分之卅、百分之四十、甚至百分之五十,將使台灣國文教學脫離五四傳統,倒退到五四以前 的標準;他覺得余光中等人非常好笑,即使在中國,現在也不是那樣編國文教材的。他說,是否大幅增加文言文教材比率,可視為保守與進步的鬥爭。

杜正勝說,「在他們那一批人眼中『台灣沒文學』,因為他們不看、不想去看,盲目反對;如果他們閱讀台灣文學,會發現台灣文學和世界文學的先進性比中國大陸更早」、「有了知識去思考,才是合理的人」,當然,台灣文學若整理出一套系統,就不會有這些謬論和保守文學思想。

他說部分文史課程編輯委員在大學任教,「受那一套影響」,導致教育部編輯課程時遇到一些困難,但他會逐步克服,先從台灣文學研究社這類外圍力量做起,他相信九十八年版的課程綱要會比九十五年的好,台灣文史方面更有進步。

杜正勝宣布,教育部三月一日將推出台灣青少年文庫,第一套文學篇十二本;今年九月高中新生會讀到完整的台灣史,了解台灣的史地人文發展和演進。

【記者徐如宜/高雄市報導】教育部長杜正勝昨天批評余光中等教授學者要求提高高中國文文言文教材比率,會使國文教學倒退;中山大學教授余光中受訪時回批杜正勝「格局太小」,將台灣文學「狹義化」。他建議杜正勝走出台灣國門,到外面的華人社會接受檢驗。

余光中質疑研究歷史出身的杜正勝,「歷史讀到那裡去了?談教育更是外行人。」他認為杜正勝的格局太小,只想到是台灣的教育部長,井底之蛙,「教材文言文比率,光是口舌之爭沒有意義。」

他建議杜正勝走出台灣國門,放大視野到海外華人地區,「或者他根本不敢走出去?」

針對杜正勝所言,是否大幅增加文言文教材比率,可視為保守與進步的鬥爭。余光中對自己竟被指為「保守」,只淡淡回了一句:「我在接觸前衛藝術時,他(指杜正勝)還是學生呢。」

杜正勝質疑在余光中等教授的眼中「台灣沒文學」。余光中表示,杜正勝若只是將台灣文學定義為「台灣本地人創作的文學」,那實在太狹隘了。他認為廣義的台灣文學,只要是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創作的,都是台灣文學。

余光中說,從「廣義」的角度來看,他與白先勇等作家的創作何嘗不是一種台灣文學,「難道是要送到哪個國家去當『外國文學』嗎?」

2006/02/24 聯合報】

-------------新聞結束分隔線-----------------

那個白目教育部長是在說什麼?我都聽糊塗了!憑他,有那個資格說那句話嗎?我真想叫他去抱王信凱的腳拇指,雖然王信凱很久沒出來靠背了。個人覺得那白目講出來的話都很廢,連想法都很渣,我真的很懷疑他為什麼可以做那位子那麼久殘害學子,衝衝衝換內閣的時候怎麼會只換到智障新聞局長沒換到他?!
他說余光中老古板,我還說他自以為是搞前衛咧!前衛是想張雨生,十年前的作品現在拿來聽都覺得優秀且符合這時代,並不是搞得一塌糊塗再鞠躬道歉拍拍屁股下臺走人。光說要山文言文比例我就很不爽,理由一定又是和脫離大陸有關,說的再冠冕堂皇都一樣,真正的思想就是那麼簡單明瞭,和美國攻打伊拉克一樣,只不過是為了捍衛布希家的石油產業,噁心。

看到"台灣文學"那裡我都罵髒話了,阿你是豬啊?你難道不知道余光中就是台灣文學的代表性人物嗎?還是他根本沒唸過國中國文?或是,"台灣文學"的定義在他眼中是不一樣的呢?如果一樣,那為什麼他可以說余光中腦袋沒轉過來,如果不一樣,那台灣文學的定義又是什麼?寫台灣風土民情才算?還是宣揚國威的才是?或是現代的網路文學?

在我的眼中余光中白先勇鐘理和洪醒夫甚至九把刀跟敷米漿等人寫的都算是台灣文學,即使九把刀和敷米漿寫的東西都是比較現代的網路文學。我不了解教育部長是在想什麼,去年就開始說要刪高中文言文的比例,那時候就全部的報導都說部長老頭認為文言文裡頭的意境和場景都不是台灣學子所熟悉的,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等等我們都不認識,連著也沒用。廢話咧~ 那麼久以前的東西誰能夠真正認識?不然你拿去問問國父他認不認識啊! 那是體會,不是認不認識的問題。就是因為自己看不到,人家看到了把自己的感觸寫下來才能知道是怎麼回事,不然為什麼大家提倡多看書?幹麻要背成語?就是增廣見聞啊!讓自己有點深度啊! 媽的,說來說去還不是為了那可笑的理由。乾脆叫大家不要看唐詩宋詞了啊~這樣最直接! 虧他還是唸歷史學的,文言文和歷史一點也分不開,幹!文言文都不會唸屁歷史啊~ 難道秦皇會說3Q得Orz啊?

我文言文很爛,但是我挺余光中,因為我很喜歡文言文,只是我自己本身功力太弱,連段譽都還會凌波微步,我不過會挖淤泥。國中國文每次上到文言文我都覺得很靠背,因為我看不懂,一定要看很多次解析(看完之後還不一定懂不一定會背...),看過解析後發現些都很棒很精采(我覺得是老師的問題...不然為什麼我國一的時候都沒事國二換吉娃娃就爆掉=.=)。文言文裡頭的意境和情境很美也很棒,千百年前的東西能流傳下來的哪一個不是經典?我唸過西方的詩,也唸過莎士比亞原文的羅密歐與茱麗葉,我覺得那些東西都很淺,唸過古詩古詞就會知道,那些西方稱作詩的東西連沈復的兒時記趣都比不上,更別提蘇軾李白,要是他們也寫劇本莎士比亞一定被比下去。我的詩和詞唸得不多,小時後的唐詩三百首已經被背九霄雲外去,孟子說過的話我只知道一句(還誤以為是蔣公說的= ="),論語記得的更是沒幾個,但是越長越大越覺得那些都是經典中的經典,其中還包函了很多人生哲理,那些是古人的智慧精髓,不用看什麼人際關係高手,也不用看是誰搬走了我的乳酪,只要看一本論語就夠了。

我不知道教育部為什麼要刪那些東西,難道只是為了政治?政治並不能夠代表文化,並不能夠代表人心,並不能夠代表藝術,就像我不懂刪了國統綱領能夠代表什麼一樣。教育不應該政治化,就像娛樂也不應該是一樣的。我只知道能有文言文底子的人寫出來的東西一定不差,但是基礎,是地基,能有好底子就算寫出來的東西是白話文也一定有不同的感觸。就像昨天國王給我聽一個叫後弦的大陸歌手的歌,他的歌每一首都很像周杰倫,歌詞歌曲唱歌的調調都像,像到我懷疑他根本就是學周杰倫唱歌想紅,想被捧成大陸的周杰倫大紅特紅,但是他的詞就是不一樣,看過他的詞就知道他也許歷史不好,但文言文一定很好,可能好過方文山。雖然他的"給安娜"(不是侯安納XD)聽歌名覺得很瞎但是看過歌詞就知道,絕對屌過周杰倫,看周杰倫自己寫的詞(強調,自己喔!不是方文山喔!)再看看後弦的詞,周先生整個就輸光光,我不知道周杰倫的文言文程度如何,也許是他沒有底子,也許是他高深末測不顯露出來。再看陳信宏,他寫的歌詞多秋啊~ 他寫的詞不但包含了道理還很entertaining,戀愛ing和金多蝦跟聖誕夜驚魂都是很新穎的東西,但是如果他沒有文學底子哪寫得出在梅邊?我保證杜正勝絕對寫不出來!連個輓聯都能寫錯的人我還能對他期待些什麼?(攤手)雖然王力宏唱的是流行音樂,拿過最佳流行音樂男歌手和專輯等等獎項,他大學唸的可是古典音樂主修爵士鋼琴,如果他沒有那些底子哪能做出不同的曲風不永遠唱同一種調調的歌?流行音樂市場真正學音樂出身的人不多,真正懂音樂元素的也不多,要不是他本身唸音樂出身,他哪能玩弄他的各種長才在市場大放異彩?爵士的曲子台灣會做的沒幾個,我只想的出來范暁萱和王力宏,如果懂一點點爵士樂就會發現王力宏不但把爵士很和諧的融入他的流行歌曲中還讓人看到了流行音樂不同的一面。如果他沒有學過那些樂器他如何能演奏各種不同的樂器,運用那些樂器在他的專輯中創造不同的東西?

我看白先勇的書,我也看其他台灣文學代表性人物的書,好看的咧! 洪醒夫的散戲看到林北的心都酸了。白先勇伯伯的書一本本都棒到不行,余光中爺爺寫的也很讚,張大春叔叔和侯文詠叔叔寫的都很有人生哲理和社會現象。沒人說這些不好啊!只是,人家能夠寫出犀利優美華麗的文字一定都是從文言文衍生出來的。說我最熟的白先勇就好,他寫的人物連說話口氣都還帯點古味,簡潔有力且清晰,不像現在氾濫的網路文學很多都冗長到我覺得沒有重點還很拖。

教育部一直說現在學生國文程度越來越差,大學基測零分的人一堆,高中基測要加考作文,也不想想為什麼學生的作文能力越來越差,只會一昧的牽拖到網路上,自己把小孩程度拉下來也不知道,自以為白話就是貼近學生的生活,狗屁! 我就是文言文太差才會說話沒內涵只會整天和國王打嘴炮說些屁話,至於我弟...別提他的作文和國文了,九年一貫真的很不一樣! 風蕭蕭兮易水寒都不知道還會知道殺小?我說,人的肚子裡頭就是要有墨水,不管土的洋的都好,就是要有點東西,不然電視台的那些古早主持人為什麼能夠活到現在?吳宗憲能夠紅也不是沒有道理,引經據典來搞笑還是有那麼些笑點的。

幹!我最不爽的就是杜正勝說余光中心理不正常,隔天記者問覺不覺得發言失當又說"昨天場面太混亂,不記得說些什麼。"媽的!部長怎麼當的啊?對記者發言還可以不記得說些什麼,可以說出人身攻擊偏離主題又不具水準的話,難怪社會亂象層出不窮,人民水準下降,道德向下沉淪(小丹尼!笑點笑點XD),虧他還是"教育"部長咧,人家藝人都知道自己在什麼場合該怎麼發言,他還可以來個忘記自己說什麼,靠!作部長可以這麼隨性這麼不負責任的話那我也要當! 好歹我輓聯不會寫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eenhe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